有这样一个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表现出的都是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有这样一种精神,跨越岁月的云海,日久弥新;有这样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人。身高只有1.54米,但在人们的心里是高大的。雷锋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1940年出生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生前任沈阳军区工兵第十团运输连四班班长。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该纪念日由此而来。此后的几十年中,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代名词。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处于粮食紧缺、棉花减产,苏联又撤走专家。内忧外患的中国,迫切寻求一股巩固政权、对党忠诚的力量,希望凭借这种精神渡过难关。就在这个历史时代的背景下,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激励着当代人奋发脱贫的决心。雷锋精神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雷锋感人事迹——团结友爱
雷锋经常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雷锋感人事迹——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烧水棚旁有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着干活去了。广播员广播了有位解放军战士在休息日来帮忙的这件事,工人们受到鼓舞,一个个都更卖力的干起来,还与雷锋比赛。于是这天下午提前了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他干完活还上车取了军装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实管理员爷爷看到雷锋的军装里夹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信,爷爷当雷锋是王大力,引起了一场误会。
雷锋感人事迹——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记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全部的积蓄。
雷锋感人事迹——孩子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如今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建设路小学六年级的小马同学就是经过雷锋的耐心教导,逐渐克服了爱玩、爱闹的缺点,学习取得进步,并佩戴上了红领巾。
雷锋感人事迹——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的班长。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愿自己淋得透湿,也不让她们受罪。他们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对母子安全送到家。
雷锋感人事迹——谦虚谨慎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非常不够的……”。
2016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第53年。
这53年,社会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都与雷锋的时代有了很大不同。那么,53年后的今天,还需要“学雷锋”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说,时光流转,太多改变。社会竞争从市场领域延伸到各个角落,人际关系从面对面扩展至虚拟空间,但有些东西不会随时间消散。
尤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物质条件越是改善,社会生活越是丰富,利益格局越是多样,思想观念越是多元,我们的民族就越应当高扬共同的精神旗帜,我们的社会,就越需要彰显自己的主流价值。每一个社会成员,就越期盼营建温暖坚实的心灵港湾。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这些年,就在我们身边,有资助过600余名贫困学生的歌唱家姜晓波,有传递爱心创建“雷锋村”的“好支书”韩红卫,有在泰国勇救落水者的“文明游客”杨锐,有十余年拾荒捐资助学的退休教师韦思浩,有40载坚守孤岛的“守塔人”苏贵聪,有30余年义务赡养3位非亲孤寡老人的“好党员”韦世仁,有走进深山为百姓义务拍摄全家福的退休干部邢建民,有徒手接住跳楼女子的90后大学生冯宁,有捐髓救兄的90后妹妹丁雪可,有诚信创业卖良心肥的“无臂肥王”李宗强,还有温暖旅客回家路的火车站值班站长熊文……这些中国好人,是亿万群众的优秀代表,是“雷锋精神”的当代传人,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学雷锋、做好事、当好人,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这些不同行业的普通人,用不同的故事给我们演绎和传递信心:雷锋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是随着时代一起成长的生命体。
学雷锋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新时代的“活雷锋”郭明义说:“立足本职,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学雷锋。”这句话说得实在,也非常有道理。事实上,现实生活当中,一份社会责任的担当,一份职业操守的坚持,一份文明互敬的尊重,都是对雷锋精神的大力弘扬。
让我们与时代同行,铭记并践行“雷锋精神”,因为它像阳光一样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如今,让你我一起,在“雷锋精神”的温暖下继续温暖社会、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