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各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发挥高职院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全体师生的文化自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
二、主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二)革命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孕育的扎根人民、志向高远的革命文化,是始终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屡遭曲折而奋起、历尽苦难铸辉煌的深层文化因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体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社会主义信念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为实现人民利益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奋斗牺牲精神。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前进道路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引和不竭动力。
三、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各项工作
(一)培育学院精神,彰显大学文化个性
1.深入凝练学院精神文化。深入挖掘学院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以校风、校训为核心,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大学精神等文化元素,进一步凝练形成学院核心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体系,丰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倡导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增强师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
2.积极培育学院特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上,进一步将传承学院精神具体化为各项主题教育,重点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革命传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全面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大力强化师风引领,积极培育和涵养优良教风,加强师德建设,鼓励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高尚职业精神,进一步引领形成全校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和谐有序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学风建设,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二)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精心设计文化活动。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各类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增强爱国意识、集体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利用周末、寒暑期、重要节日、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达人挑战赛”“戏曲进校园”等专题文化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效果。积极推进青年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进一步规范行为文化。
2.创建品牌文化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引导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精心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在学校层面上,做实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选修课开设工作;启迪创新思维、传播创业精神;做精文化育人工作,充分利用人员和场所优势,加强自编、自排、自演,使全校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观看演出。在学院层面上,鼓励各二级院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精品创建活动。
3.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落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文明校园建设的要求,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入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区域精神文明高地。
4.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积极开展“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等活动,不断拓展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大力营造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风、教风建设,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5.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丰富学院网站主页的文化品位,聚焦教学科研一线,加强对学院内涵发展的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丰富学院官微内容,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加强思想引领结合起来;加强专题网站、思政博客、微信平台等网络阵地的管理引导,讲好制造学院故事,传播制造学院声音,展示制造学院形象。
6.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引导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凝练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在全校打造多样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的专业文化生态。
(三)建设高雅环境文化,提升环境育人功能
1.建设特色文化景观。将人文特色文化元素积极融入以绿色、节能、低碳为标志的生态大学建设中,使学校建筑、校园景观、一草一木都充分体现出校园精神文化气质,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加强图书馆、学生公寓、餐厅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清静、清新、清雅、怡情、励志、奋进的文化氛围。在学院层面上,鼓励各院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在各自教学区周围建设富有学院专业特色的文化景观。
2.充实完善文化场馆。进一步充实完善校史馆、思政馆等馆藏内容,展示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成绩,利用场馆和校史资料,对师生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做好校史编撰工作,发挥优秀校友的示范作用,增强师生爱国爱校意识和对学校的价值认同,打造大学文化熏染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
四、努力完善文化育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后勤处、学工部、团委、教务处、档案馆等部门齐抓共管,各二级院系共同参与,切实把文化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提供经费保障。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和文化育人工作纳入单位综合考核评价中。经常对学院专业文化建设进行检查,对优秀项目给予经费配套支持,对推动不力者给予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