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19年第十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决赛在宁夏举行,来自全国的90支参赛队伍178名参赛队员现场角逐,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以第三名的成绩斩获全国一等奖;
5月31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决赛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的73支参赛队伍219名选手同场竞技,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喜获全国一等奖;
6月12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成电路应用及开发”决赛在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
…………
短短两个月内,勇夺两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刷新国赛争金夺银的纪录。这个成绩,不论是在江西,还是全国,都令人惊叹。更令人惊奇的是,与众多国家、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同台角逐,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凭什么能在高手如林的赛场中赢得一片天地?
“我们依托‘产研训赛’,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紧跟需求实施‘三个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依托项目培养双师素质,打造一流师资队伍。”院长蔡冬根一语破的。
7月,该校申报的“产教对接、学研结合、训赛融通——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第十六批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思路决定出路,面向产业办学天地宽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省教育厅直属高校。学院前身是1978年10月创建的“七二一”大学,1980年4月成立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2004年6月设立为高等职业院校并更名为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学院有艾溪湖、上海路、丁公路三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课部、中专部等6个系部,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高职专业39个,各类全日制在校生9900多人。
办学40多年来,学院有过辉煌,也有过迷茫。大约在6年前,一届的招生人数不足千人,跌入了低谷。回忆那时的情景,蔡冬根用“抓破头皮谋出路”来形容,学院领导班子经过调研一致认为,不是职业教育不行了,而是我们的办学思路出了问题。紧扣职业教育面向经济、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要求,致力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思路的转变,为学院崛起打开了一扇大门。
坚持产教对接,对外承接企业生产协作任务,参与企业的零件外协加工,促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紧跟岗位核心技能培养需求,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融入课程,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融通;积极面向行业、企业技术发展,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功能互融,实现基地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教学任务化。目前,学院建设有机械加工、智能制造、模具制造、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等80多个专业类校内实训室,有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3个省级专业技能实训中心,近年来新增校内实训场所25000多平方米,新增实验实训室40多个,总价不菲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在企业、在车间才能完成的教学实训。
坚持学研结合,发挥院所合并的资源优势,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办学思路,依托真实工程项目和企业技术研发任务,引导广大专业教师、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不断搭建师生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将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科研课题和创新性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整合提炼为教学的实践案例,实现生产技术与教学项目的互融共通。
坚持训赛融通,依托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和技术研发任务,确立科技竞赛和科研创新活动内容,开展“学生团队+教研平台+企业项目”的创新能力训练模式实践;建立以校赛、省赛和国赛项目等为载体的科技竞赛组织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竞赛内容贯穿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在学生技能实训教学设计和科技创新研究活动中引入省赛、国赛等竞赛项目,结合课程知识点、竞赛活动主题编排教学内容,将模块式设计的具体技能训练任务作为教学项目,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的案例导入,将实际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
● 提升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队伍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学院采访,听到这样一句话:“假如老师去应聘这个工作都挣不到1万元,怎么叫学生挣5000元”,足见学院对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
紧密对接岗位,以“产学研训赛”为契合点,以真实项目为引领,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企业全过程全环节参与教学、参与人才培养,并广泛利用实训教学、课题研究、毕业设计、创新教育、技能竞赛等途径,增进校企互动共享,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企业技术研发、协作生产、课题攻关等领域建立紧密联系,让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校企协作,增进与企业的零对接,在协同育人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对接职业,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对接“产学研训赛”各要素任务需求,推进产教融合,以项目载体、实际任务引领课程项目化和模块化。将岗位核心技能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内容,通过真实项目引领使科技攻关、技能竞赛、鉴定考核与专业技能训练互融共通,教师参与校内教学即是融入企业真实生产,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双提升。
建立制度保障,制定教师绩效考核、科研与竞赛奖励、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等激励制度。按照构建“产学研训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产学研训赛”改革任务纳入系部工作目标考核、教师绩效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健全激励机制,激励师生在产学研训赛上形成“比赶超”的浓厚氛围。
● 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大国工匠”
学院办学4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全日制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一批批学子已经成为国家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目前,学院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和本省建立了几十个就业网点,与十几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入学时就签订就业协议书,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围绕制造业“创新型+技能型”现代工匠的培养需求,学院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活动载体,立足“三个结合、四个对接”,创造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构建了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一是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路子,将生产协作、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等活动融入第二课堂,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面向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结合第二课堂的实习、实训项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工程实际或教师科研项目选题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二是把第二课堂与服务社会实践育人结合起来。重点培育以“服务地方,增长见识”为主线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把专业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服务中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三是把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培育结合起来。依托学生兴趣爱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成立科技创新社团,邀请专家介绍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发展前景,开展项目研发,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研究。
学院还积极发挥校所合并的优势,依托原省属重点研究所——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成建制的并入,不断拓展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领域。多年来,学院科研所承担有国家、部、省下达的科研、新产品开发等课题20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197项,申报获批国家授权专利98项,在稀土合金铸铁研究、钢结硬质合金自由锻造工艺及模具加工技术研究、微细孔电加工工艺研究、铸件毛面探伤技术应用研究等多个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每年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收入达600多万元。
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教师团队、奋进的莘莘学子,在美丽的艾溪湖畔奏响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和谐乐章。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社会对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佳认可,是一批批教师辛勤付出收获的最好礼物,是一拨拨优秀学子学有所成奔向未来的最佳注脚。
(骆 辉 张 艳)